-->

聖騎士之戰 -奮戰-(ギルティギア ストライヴ Guilty Gear Strive) 時隔四年,2D格鬥遊戲巔峰再進化!


   提到格鬥遊戲,即使沒在打電動的人,隨口都能說出那兩個對童年影響深遠的旋風及天王,在當年大型機台盛行的年代無人不知。隨著遊戲大環境的改變,大型機台與格鬥遊戲也逐漸黯淡,但卻有個系列逆向操作!在這個格鬥遊戲逐漸沒落的年代,憑著強大的美術表現及複雜但自由的操作系統,不斷的打破眾人對格鬥遊戲的刻板認知。讓大家了解到原來格鬥遊戲還可以玩出這麼多花樣之餘,還可以不斷突破自我,一次次超越以往舊作帶給玩家新的驚喜!這就是這次要介紹的《聖騎士之戰 -奮戰-》!

  《聖騎士之戰 -奮戰-》(ギルティギア ストライヴ Guilty Gear -Strive-)是由Arc System Works開發和發行的格鬥遊戲。製作人為石渡太輔,同時他也承包了包含故事創作、角色設定、背景音樂及角色歌曲等等相關創作都由他一手包辦。本作是 1998 年推出的《聖騎士之戰(GUILTY GEAR)》系列的第七部主線作品,也是此系列包含各種強化、修正、跨平台版本的第24部系列作。距離上一次的系列作品相隔四年,本作已於2021年6月11日發售。

  GG系列的畫面華麗程度在2D格鬥遊戲中非常突出,雖然平衡性可能有待商榷,但遊戲性十分出色,多年來一直作為著名的格鬥遊戲賽事的保留項目,在日本玩家之間有著非常高的評價。也許台灣玩家對於這個系列並沒有那麼熟系,因為當初發售時恰好處於台灣的大型機台開始沒落,遊戲環境逐漸轉移到電腦及網咖的年代。加上當時家用主機還不盛行,也沒有網路對戰功能,所以這款在台灣的知名度不算高。這也導致受眾較有限,但因其自身強而有力的表現,沒有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之中,反而培養出一批死忠粉絲,甚至當時還有一群人自費到日本參加國際比賽。而其之後的系列作《聖騎士之戰 Xrd SIGN 》。並為系列作首次採用全3D技術,畫面極為精美,也是該系列正式邁入了HD解析度時代。

  相對於強大的畫面及美術表現,GG系列遊戲的技術門檻真的很高。這並不是指普通玩家到格鬥新手的入門者,即使對格鬥遊戲有一定程度的玩家也不容易精通。GG的愛好者/高手群大部分的都是全盛時期的GGXX時代留下來的一批(資歷超過15年),新投入到GG系列的玩家不是沒有,但很多都是透過ARC的其他作品間接認識GG系列(例如最近的七龍珠、女神異聞錄、北斗神拳及碧藍幻想格鬥版)。此外就算知道這作品,但因其門檻過高,實為ARC格鬥作品中之最,令它相當難以推廣。這情況對ARC來說其實很尷尬,畢竟GG系列是ARC公司旗下最強大的金字招牌,但卻相當難以推廣。

  故事是21世紀,在一次意外的實驗中,人類發現了一種能夠寄生在生物身上、讓宿主可以輕易地運用法力的細胞,它被命名為「GEAR細胞」。科學被更加便利且高效的「法力」取代,同時人與人、國與國之間利用法力進行的研究與資源爭奪愈演愈烈。終於,人類創造能夠使用法力的生物兵器「GEAR」。先進國家企圖獨占GEAR、將其力量運用在軍事上壓制他國。但就在這時,擁有自我意識與強大力量的第一位GEAR完全體卻帶領著全世界的GEAR向人類宣戰。2074年,GEAR發動突襲。首先攻擊的目標是以日本為中心的亞洲地區,使全日本以及部分朝鮮半島從地球上消失。人類方則集結人類中的精英組成了「聖騎士團」,雙方開始長達百年的「聖戰」。

  在此之前,有位科學家察覺「那個男人」利用GEAR的計劃,他著手開發對抗GEAR的最終兵器「暴行」。但是其力量過於強大且各方性能皆過於完美,人類根本無法駕馭,不得不妥協將其分拆為八個部分,通稱為「神器」,並提供給人類對抗GEAR,使兩邊的差距不至於一面倒。目前已知的神器有「封炎劍」「封雷劍」「絕扇」「閃牙」「益篤」「湖上白」,其餘兩件不明。時至22世紀,聖戰以人類的勝利告終,GEAR停止了活動。然而,看似和平的世界上充滿危機。這份和平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GEAR封印開始動搖。爲準備對抗GEAR復歸,聯合國決定召開「第二次聖騎士團選拔大會」。

  遊戲中的角色主要也分為數個不同的陣營,例如人類方、GEAR方、暗殺組織。其中暗殺組織遍佈世界各地,最初成立之時是以蒐集情報及暗中鋤強扶弱劫富濟貧的義賊組織。但在創始人退休離開之後,組織為了維持發展,逐漸開始跨足暗殺等地下事業,也在故事中與許多角色都有牽扯,推動許多角色的故事發展及個人勢力等等。即便是同屬同一陣營,也不一定代表站在同一邊,各個勢力與角色之間交互關係錯綜複雜,各懷鬼胎。

  以上就是大略整理前期的背景設定劇情相關的部分,在這之後很長一段的時間裡因為許多因素,GG系列一直沒有出續作將故事延續,反而是不斷的追加新角色及角色故事,強化對戰系統,甚至還跑去做了許多新嘗試。例如做成清版動作遊戲,裡面的主線劇情也都定位為平行世界或是IF路線。途中也經歷了版權糾紛與轉移,直到最後好不容易塵埃落定,終於在XBOX主機上推出了GG2這個動作(?)戰略(?)遊戲正統續作。也是從GG2開始才有新的劇情,整體的背景架構在20多年的累積下相當精彩,角色之間的情感揪葛相愛相殺,關係錯綜複雜,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即使是不擅長格鬥遊戲的玩家也可以當成Galgame/乙女遊戲來享受。製作組應該也是考慮到新進門的玩家不知道該從哪邊開始入手,特地在這次的《奮戰》中建構了非常完整的GG World資料庫,從歷史年表、角色關係圖表、大事件解說及各種的名詞解說人物介紹,通通一次收錄在裡面。終於不用再像當年入坑的新手玩家一樣、不知道去哪邊找資料只能瞎子摸象般的亂猜,光是瀏覽這個資料庫就可以花上好幾個小時,比看這次的劇情影片還長!本作的故事模式是採用電影形式。整整兩個多小時的劇情電影讓你一次滿足,還有分章節讓你有休息時間,而且無條件可以直接觀賞。

   《聖騎士之戰》系列是原本以超高自由度、可以自由組合攻擊技巧的格鬥遊戲,隨著技巧開發,逐漸變成以空中戰為主體的遊戲,玩家會想盡辦法將對手帶往空中進行各種眼花撩亂的精美連段。但《奮戰》中刻意降低空中戰的影響力,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每個角色都變重了,之前隨便一個投擲或是必殺技打中後、會高高彈起方便玩家由地面開始將戰場帶往空中,但這次很多都是直接倒地不讓對手繼續追擊。還有格鬥遊戲中最怕遇到的狀況,俗稱關廁所的角落壓制,只要將對手逼到角落不斷施以猛攻,對手就被迫陷入只能防守的窘境。看著自己操作的角色只能被關廁所防守而且HP被越磨越少,心理壓力逐漸變大,但是一旦亂動沒有防禦好就會被抓到破綻大失血。這次新作也準備了對應這種方法,俗稱破牆系統的新玩法,在角落追擊超過一定程度的話,會直接出現玻璃碎裂的特效同時人被打飛出去,場地直接拉遠延長,變相讓人脫離牆角,可以擺脫之前被壓在牆角就無計可施的狀況。

  另外這個遊戲非常鼓勵玩家積極攻擊,非常多的系統都是鼓勵玩家進攻進攻再進攻,如果消極不作為,例如長時間防禦或是一定時間內沒有進攻還會遭到系統懲罰。同時也有感覺到製作組為了吸引新手客群跟輕度玩家下足猛藥,這次主要的系統架構不變、但整體內容打掉重建,不論高手新手通通給我從頭開始練! FRC、目壓、零擇、Air combo、附加跳躍、慣性附加、低空衝刺,這些GG老玩家討論時常常出現的名詞在《奮戰》不是被拿掉就是降低存在感。系統直接把傷害拉高,以前用摔技帶入連段打三割(三成血)要練一星期,現在普通摔一下直接掉三割血。以前光是練個低空衝刺接空中連段就會練到手抽筋,現在直接給你衝刺的熱鍵可以隨時在任何位置發動。即使不會按招式隨便打兩下不但痛而且滾得遠,牆還會被打破自動飛出角落,可以說這次幾乎把能照顧新手的點全做了。教學的部分也是鉅細靡遺,認真做完應該沒有看不懂的操作,甚至有高手Replay可以重播給你看。連所有操作指令都記錄下來,你偷偷暗轉的指令都一幀一幀看的清清楚楚,高手也別想偷藏招。遊戲中也有提示,並不是一股腦輸入所有的指令就可以順利連段接招,《奮戰》其實比較像是音樂遊戲,要有一定的節奏,在適當的時間輸入正確的指令才會成功,不過這次的判定相當寬鬆,即使沒那麼精確也可以成立!

  比較可惜的是《奮戰》將Arc社歷來格鬥遊戲都有的傳統「一擊必殺技」給取消了!最早確立這個傳統的正是初代的Guilty Gear,「一擊必殺技」顧名思義就是物理上的一擊必殺,遊戲中只要使出這個招式並命中對手的話就直接對戰結束。根據作品不同有可能只是當局獲勝或者是直接整局不管是三戰兩勝還是五戰三勝制都直接獲勝,而且出招時還會伴隨著相當誇張精彩的特效動畫,每次新作出來時欣賞所有角色的一擊必殺技也是大家固定期待的戲碼!可惜這一代沒有了!

  石渡除的角色設計、背景及主線故事外,還另外負責了樂曲跟 BGM的部分,這方面的評價也相當高,連對戰中的演唱曲都由他包辦。每個不同場地都有都有不同的歌曲演唱,而不是單純的對戰BGM,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喜歡搖滾樂的話,可以努力透過對戰賺錢釣魚到畫廊裡面欣賞!另外畫廊的圖片、音樂、影片以及美術設定,這次解鎖的條件是萬惡的抽轉蛋……不過不必課金,主要是透過遊戲中解任務或是直接上網對戰賺遊戲幣來釣魚(抽獎)。獎品主要有上網對戰的虛擬角色造型各部位配件及剛剛提到的畫廊解鎖。跟其他取得方法比起來,上網對戰的賺錢速度快非常多,鼓勵大家多多交流!

   一個格鬥遊戲除了對戰系統之外,最重要的靈魂便是角色的組成,這次的《奮戰》初始可以使用的角色為15位,預計後期也會陸續追加。目前已經公布包含原有角色及全新角色,第一季將會追加5名角色參戰,遊戲也很貼心的在選擇人物的畫面上標示這個角色主要的戰鬥類型與推薦程度,例如十項全能型,中遠距離牽制、近中距離爆發型等等。至於推薦程度的星數,低星並不代表不推薦,而是指該角色操作難度較高,使用概念不是一般人對格鬥遊戲印象的轉搖桿按按鍵就可以出招的架構,需要深入了解才能駕馭的類型。本系列作也是以角色的複雜度聞名,換個角色就幾乎完全換了個遊戲,整個操作概念完全不一樣,歷代以來甚至有一個角色身上同時有5種以上的操作模式的案例,每切換一種模式整個對戰的方式都不一樣。還有像是同時操作場上本體+分身兩位角色,其他也有像陷阱型、設置型、集氣型、射擊及變身型等等五花八門的角色,不知道這一代會不會將角色陸陸續續加回來參戰。

  至於這次初始15位參戰角色的組成,製作組有透露,由於要在遊戲中實裝故事模式,因此如果不是在主線裡登場的角色,便會在選擇角色的考量上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一開始就選定的是系列最初作《聖騎士之戰》的初期角色,這就佔掉了九個名額。接下來因為顧慮到有許多是次世代主機之後才加入的玩家,為了不讓他們覺得這是完全不同的遊戲,所以挑選了來自由2D轉3D重大變革的《聖騎士之戰 Xrd》系列的角色里歐跟拉姆雷扎爾。至於剩下最後幾個,除了這次主打的幾位新角色之外,再來一樣是要找舊系列,但是還沒有在新世代出場過的人物,於是就輪到闇慈,自《聖騎士之戰 XX》系列以來再度登場。

  角色魅力一直以來就是GG系列引人入坑的最大助力!石渡製作人在人設方面相當具有巧思,也許你沒聽過這個系列的遊戲,但或多或少都有聽過或是看過裡面的角色。舉個例子:Arc領先業界十多年,在當年「偽娘」這個屬性的概念都還沒有很明確時,就創作出了拿著溜溜球的「Bridget」,一開始這個角色都是以蘿莉為設計主軸,在發布前夕由於石渡意見大筆一揮改成男孩,標準的畫一位女孩硬說他是男孩子,到現在還有不少人不知道他的真實性別。不過這位上次參戰也是PS2時期了,希望有機會能在追加角色中看到。

  其他本作參戰的角色中,I-no的人設原型有參考歌手椎名林檎,聲優是井上喜久子,但在遊戲中的表現卻是滿口髒話及色氣的重金屬搖滾女王。另外像是Zato-1,他身上也有一段小故事,這位是一位操縱自己影子的暗殺者,配音員當年為鹽澤兼人,但因為聲優後來逝世,石渡製作人決定將這名角色送給他做為紀念,所以更改了角色之後的故事:Zato-1在一次次的戰鬥中逐漸被自己操縱的影子侵蝕,最後在一次重傷瀕死之餘,整個身體的使用權被自己的影子奪走,從此角色名稱變更為「Eddie」,聲優也換成子安武人。直到最近幾作的故事中才取回身體的主導權,角色名又從Eddie換回Zato-1,但也已經不是原本的那位暗殺組織首領了。諸如此類的角色小故事還有很多,在各方面的角色設定中也藏有許多的彩蛋及捏他,如果各位玩家涉獵的範圍夠廣的話就可以發現不少製作人藏在裡面的各種巧思。不過在這次的新作中,有不少角色的動作模組整個重建,除了因應系統方面的改變之外,製作組也有提到變動的原因。主要是許多動作之中梗的出處有太多只有日本人才懂的地方,以一個要盡量吸引新玩家並往全球發展的遊戲來說,還保有這些排外的部分似乎不太合適,所以改變不少東西。

  另外也有提到本作的主線故事是索爾篇章的完結篇,作為一位從初代開始一直到最新作都一直佔據著第一男主角位置的人,索爾本身就是石渡太輔在遊戲中的化身,是在他的自我代入下創造的角色。在不少設定上都可以看到本人的喜好跟影子,甚至在前期主線劇情還沒有配音的情況下,都是由石渡本人親自上陣幫索爾的招式及必殺技配音,直到最近幾作因劇情台詞越來越多,石渡曾說過因為本職不是聲優,沒受過相關訓練也不擅長角色的長對話,如果以此跟其他聲優對戲會很失禮,因此將索爾的配音工作交給了專業聲優來處理(花田光、中田讓治)。而這位製作人主角的故事在長達20多年的累積之後,終於要在本作完結,跟著索爾一路走來的玩家終於有機會見證到這位黑暗英雄系的主角是否能有個完美結局。

  整體而言,這次的遊戲,不論是在畫面的呈現方式及音樂,還有其他各方面表現的技術力來說,用業界頂尖形容也不為過。不管是場景、運鏡、各種大招的表現魄力,甚至是惡搞招式都很認真!最早當初這個系列會吸引人進坑的主因,是因為裡面的角色跟招式又帥又強又中二(稱讚的意味),不會讓人覺得尷尬或是煩躁,根本打到大家心中那一塊最中二的部分。石渡製作人直接告訴你:最極致的中二就是把自身化為又帥又強的遊戲主角一做就是20多年!而且還不是用隱藏或是暗示的方法,而是毫不掩飾直接端出來!超中二、正大光明的中二又不會使人反感,這點真的很了不起!就算到現在已經過了20多年,系統及表現方式已經順應時代突破自我極限大進化了,但這遊戲的初衷還是沒變,依然是又帥又強又中二這種簡單粗暴又直白有效的表現方式!

  如果是系列作的老玩家,這次一定要來試試,如果是沒玩過GG系列又有興趣嚐鮮的玩家,這應該是對新手最照顧的格鬥遊戲。有點底子的玩起來應該馬上上手,就算是純新手,亂打亂轉看精美的招式動畫也是很嗨,即使真的對格鬥遊戲苦手,就像上面有提到的:當成Galgame/乙女遊戲也完全沒有問題,如果能透過《奮戰》讓你對這系列產生興趣的話,歡迎一起加入這個充滿搖滾的世界!
Heaven or Hell
Duel 1
Let′s Rock!

© ARC SYSTEM WORKS Distributed in Asia (excluding Japan and Korea) by 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Asia Pte Ltd.

遊戲名稱:聖騎士之戰 -奮戰-
遊戲語音: 日文、英文
遊戲字幕: 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支援平台:PlayStation®5/PlayStation®4/STEAM
製作廠商: Arc System Works
發行廠商: 台灣萬代南夢宮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名稱

一般電影,104,小說,57,改編真人版電影,46,每月新書,28,抽獎,1,活動,83,展覽,110,展覽與活動,183,動畫電影,169,開拓活動,17,遊戲新樂園,294,電視TV播映,21,電影與動畫,311,圖文,10,漫畫,50,漫畫與書籍,96,講座課程工作坊,5,讀者回函,1,
ltr
item
開拓動漫創意誌: 聖騎士之戰 -奮戰-(ギルティギア ストライヴ Guilty Gear Strive) 時隔四年,2D格鬥遊戲巔峰再進化!
聖騎士之戰 -奮戰-(ギルティギア ストライヴ Guilty Gear Strive) 時隔四年,2D格鬥遊戲巔峰再進化!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mKManq5BYQas9agGVIMiWHmTskahllSdUiHhZWWJQnAWAJjs532_ax4C2FdAfcm4izQWw2stgLI28BwRJ_QBt2nb0GjyEkntsSvhFVjUKB2gypGpeK7zl0lfcdXYPlbSgmEdJzn2XGNM/w640-h360/%25E6%25A8%2599%25E9%25A1%258C+GUILTY+GEAR+-STRIVE-_20210622182136.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mKManq5BYQas9agGVIMiWHmTskahllSdUiHhZWWJQnAWAJjs532_ax4C2FdAfcm4izQWw2stgLI28BwRJ_QBt2nb0GjyEkntsSvhFVjUKB2gypGpeK7zl0lfcdXYPlbSgmEdJzn2XGNM/s72-w640-c-h360/%25E6%25A8%2599%25E9%25A1%258C+GUILTY+GEAR+-STRIVE-_20210622182136.jpg
開拓動漫創意誌
https://ffmagweb.blogspot.com/2021/07/guilty-gear-strive2d.html
https://ffmagweb.blogspot.com/
https://ffmagweb.blogspot.com/
https://ffmagweb.blogspot.com/2021/07/guilty-gear-strive2d.html
true
578512708837287527
UTF-8
Loaded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s VIEW ALL 閱讀更多 Reply Cancel reply Delete By Home PAGES POSTS View All RECOMMENDED FOR YOU LABEL ARCHIVE SEARCH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 match with your request Back Home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ust now 1 minute ago $$1$$ minutes ago 1 hour ago $$1$$ hours ago Yesterday $$1$$ days ago $$1$$ weeks ago more than 5 weeks ago Followers Follow THIS PREMIUM CONTENT IS LOCKED STEP 1: Share to a social network STEP 2: Click the link on your social network Copy All Code Select All Code All codes were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Can not copy the codes / texts, please press [CTRL]+[C] (or CMD+C with Mac) to copy Table of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