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賊王」這部作品想必已經是不用再多做介紹的 IP 了,而衍生出來的遊戲也相當繁多,而在這滿滿的遊戲海當中,若要挑選出遊玩起來最為爽快的話,想必「海賊無雙」這個系列當之無愧。在 2012 年推出「海賊無雙」一代之後就廣受好評,在今天則是推出了第四作,接著就來跟大家聊聊這部作品吧。
首先在劇情方面,畢竟原作連載也超過 2 0年,所以將部分劇情用漫畫動畫的方式進行呈現。本做給玩家的是六個章節,分別為阿拉巴斯坦篇、艾尼愛斯大廳篇、頂點戰爭篇、進入新世界篇、圓蛋糕島篇以及原創劇情的和之國篇。這些片段也都是會讓人勾起當年的回憶,一幕一幕都能讓人侃侃而談,用遊戲的方式來重溫這些劇情,絕對是代入感十足的好選擇。原創劇情的和之國篇,表現的也是可圈可點。雖然沒有了原作中的爾虞我詐,臥底無間道的劇情,但還是有海賊王一貫的王道劇情。並且還有在原作不會出現魯夫、基德、卡塔克利三人合作的夢幻組合。在破完主線劇情之後,會跟著開放寶物日誌系統,有著各式各樣的劇本關卡,也提供了三個不同等級的難度,分別無為「東方藍」「偉大的航路」「新世界」。裡面的關卡數量相當的多,讓劇情全破後仍然會有動力繼續玩下去。而且有些關卡也會發生在原作中所不會同時出現的角色在這邊同時出現,特定角色相遇時也會有獨特的互動語音,而這些內容總是會讓人覺得驚奇又有趣。
無雙類型的作品會讓許多玩家相當在意的其中一點,就是能夠操作的角色們了。在本作的當中能夠操作的角色總共超過40位,草帽海賊團一夥人當然不用多說,在旅途中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物,革命軍的薩波、全心全意崇拜草帽一夥人的巴特洛馬、犬嵐三銃士之一的凱洛特,強大的對手,王下七武海、海軍上將,亦敵亦友的超新星們,甚至是軍臨一方的四皇也都是可以操作的角色。部份人物會隨著劇情推進就會解鎖,而有些角色則有特殊的解鎖條件,包含像是硬幣種類蒐集到多少個,需要多少關卡達到S級評價。
所有的角色總共可以分為四個類別,分別為威力型、空中型、速度型、技巧型。威力型的角色們會以強大的攻擊來橫掃戰場,展現自身強大的實力,代表人物包含魯夫、白鬍子、赤犬。空中型的角色能夠使用自身的能力在空中作作戰,將敵人打到空中讓他們沒有反擊的機會,代表人物為香吉士、多佛朗明哥、不死鳥馬可。速度型則是使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來攻擊,代表人物為布魯克、卡文狄許、卡塔克利。而技巧型的角色們則是會使用有別於其他角色高攻擊的輸出,而是要使用各項技巧,在操作上會相對的困難,但是在玩出套路套路後,會更加的有成就感,代表人物為騙人布、托拉法爾加・羅、卡波涅・培基。而後期最具威脅性的兩名遊玩角色,就是四皇中的 BIG MOM 與凱多,有看過原作的玩家,勢必都知道這兩位角色在體型上都比一般角色還要巨大,而這在遊戲中也相當還原,體型與一般角色相比大上許多。其他角色的普通攻擊一下可能打到五六個敵人,但是他們普通攻擊下去一排敵人直接打飛,開技能後可以說是毀天滅地。當凱多變 成更大的龍型態時,遊戲體驗就是一個爽字,遇上打不過的關卡嗎?用凱多吧!評價拿不到 S級嗎?用凱多吧!不枉費作為本次的最終敵人,強度完全不會讓人失望呢!
關於角色能力值技能的部分也與其他同類型作品有所不同,本作角色成長沒有採用依靠戰鬥累積經驗值升等的方式,而是採用了類似技能樹的海圖系統。每個角色都有兩張屬於自己的海圖以及所有人共通的一張海圖,在海圖中可以強化角色的生命、攻擊等基礎屬性,也有強化空中攻擊、加速佔領領地速度等等可裝備的被動技能。而在角色們各自第一張海圖中,都有能追加攻擊數以及解鎖技能,讓角色們的操作更加豐富。以魯夫為例,就可以解鎖彈跳人及蛇人等特殊形態,而解鎖技能及強化則是使用到貝里和戰鬥中獲得的硬幣來解鎖。雖然部分技能會需要到特定關卡來蒐集硬幣,但是這樣就可以避免當想要遊玩其他角色時,卻遇上能力值跟不上的問題。海圖的設計讓玩家的問題只要花貝里跟硬幣就能解決,這還真是個成熟又現實的世界(淚目)。
最後來做個總結,在系統完善角色眾多並且都有各自特色的情況下,遊玩體驗相當流暢。有的角色輕易上手,有的則是富含技術性,進而享受不同的遊戲樂趣。另外本作的核心就是在劇情的部分,在除了最後的和之國章節裡頭因為原作也還未結束的關係,所以採用了原創劇情,前面的幾個章節都是會讓人回味無窮,每個階段都有讓人記憶深刻的部分。阿拉巴斯坦與克洛克達爾的死鬥,在艾尼愛斯大廳聽著羅賓大喊我想活下去、射穿旗幟向世界政府開戰,與梅利號在海上的道別,與薩波的重逢,和多佛朗明哥賭上多雷斯羅薩所有人性命的決戰等等。更不用提艾斯在魯夫懷中最後向眾人訴說的感謝,老實說這個片段已經不知道看過多少次,想說自己已經是個堅強的人,我能撐得過去,但看到時還是眼角失守。無論過了多久這些劇情就是如此的衝擊人心,在此將本作「海賊無雙4」推薦給所有熱愛「海賊王」及「無雙系列」作品的玩家。
©EIICHIRO ODA/SHUEISHA, TOEI ANIMATION
©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Inc.